一、事件描述
1、背景介绍
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多年来学校始终秉承强基固本、稳中求进的发展基调,安全稳定始终是学校党委主抓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各项事业在安全稳定大局下持续攀升新高度。上海交通大学含闵行校区、徐汇校区、张江校区等近十余处办学地点,在校学生(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等)共63500余人,若包含教职员工全校共计74600余人。为确保校园教学、科研以及各方面生活安全有序,目前学校施行校门出入核验制度,校外人员入校须进行预约登记,各校区根据实际情况对入校人数进行动态控制。
学校对安防系统建设相关工作非常重视和支持。目前单体面积最大的闵行校区,基本实现了公共道路、院系楼宇、文体场馆、食堂宿舍等重点部位视频监控的全覆盖。安防系统在师生安全保障、风险隐患预警、突发状况应对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提升校园安防系统智能化水平,2024年3月,500路结构化分析算力在平台上线运行。已对闵行校区各校门、行政办公楼宇、食堂宿舍的出入口以及校内相关主干道路等重点区域进行视频结构化分析部署,并结合重点人员车辆图片进行布控,24小时全天候抓拍分析比对。此类人员从校门通过时,即使未被通行闸机发现(有时候蓄意使用虚假身份),在校内活动时一样处于全域监控捕捉之中,一旦发现即刻预警并标识目标活动位置。
刚过去的2024年,各类恶性、群体性事件频发,从珠海男子驾车冲撞人群到江苏宜兴某高校持刀伤人等,社会面、高校面形势异常严峻。闵行校区仅出入校门多达9个,校园内活动空间5500余亩。在安全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我们成功保障了全校一百九十余场大型活动,包括全国高校第七届青教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以及草地音乐节及跨年晚会等涉及万人规模的超大型活动,保卫处凭借安防系统的强力支撑及全体保卫干部的共同努力,确保了学校全年各项工作平稳有序。
本文将以一名员工与所在二级单位工作纠纷引发的缠访、闹访为例,体现安防系统在事件处置中的作用。
2、事件简述
事件起因:本单位原教师王某因职称评审等相关问题,导致王某认为利益受到侵害和受到不公正处理。王某对学校人事、财务等相关职能部门及其所在学院相关领导产生较大意见。王某认为通过正常的途径无法解决,意图通过扰乱正常校园秩序等极端手段引起重视。
行为表现:王某周期性地进入学校,尤其是在学校或学院重要时点,比如校庆、院庆或者适逢重大会议之际,以期造成不利影响,逼迫学校就范达到个人目的。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前夕,王某屡次进入校区,第一时间均被我安防系统捕获预警,相关负责人员全程关注跟进,最终稳妥处置,未引起任何不良影响。
处置必要性:基于王某行为的不确定性,以及处置不当对相关事件影响的程度难以估量,完善重点人员预警机制,在畅通正常信访途径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布控,妥善沟通、疏导、解决、处置一系列工作尤为重要。
二、事件处置
1、安全维稳管理体系
1.1指挥体系
应急指挥体系含学校、保卫处、处置单元三个层面,扁平化指挥确保及时高效处置各类涉稳事件。如遇涉及民事案件、刑事案件等情况,保卫处与属地公安机关保持全天候联动机制。事件按程度分为一般事件、比较严重事件、严重事件、重大事件等。一般事件由业务科室负责人直接指挥处置,事后形成简报通报处级部门,其余各类事件均需处层面指挥处置,并定期形成简报通报到学校层,严重事件及重大事件处置一般来说,由处级层面做出研判,即刻请示校级层面视情处置并联动地方公安机关。
1.2重点人员管理
为规范重点人员入校管理,营造校园安全环境,保障教学、科研、行政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上海交通大学以“确保安全、确保必要、分级分类、有效管控”为原则,科学精准制定重点人员入校管理办法。
重点人员分为黑名单和灰名单两类,黑名单一般包括严重违反校内管理规定,且对校内造成重大安全隐患或带来严重影响须禁止入校的人员,取消其入校权限;灰名单一般为入校时或入校后需要重点关注的人员,该类人员具有入校权限。根据情况变化可以对黑名单和灰名单的类型进行动态调整。
重点人员布控管理将与人员通行闸机、核验手持机以及车辆通行闸机关联,同时配合布控的视频结构化分析点位,当重点人员入校时,校园安防平台将进行系统预警。同时将预警信息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通知相关管理人员,灰名单人员在校内活动时,视情安排安保力量进行全过程关注或陪同,以便第一时间报告并快速有效处置突发情况。
2、案例处置
根据王某的行为,经学校相关部门研究决定,将其列为灰名单重点关注对象,保留其正常入校信访途径。2024年10月10日上午9时30分左右,当王某进入校区(如图1所示)时,利用人员通行闸机或手持终端对其进行身份核验,人员通行闸机或手持终端会将信息回传至后端安防平台,进行声光预警。

图1灰名单人员王某进入校区
安防平台将出现系统预警,预警信息准确显示王某的相关信息(如图2所示,姓名、联系方式、单位、预警原因、通行位置、通行时间等)。

图2灰名单人员通行预警
同时安防平台向相关管理人员推送预警短信(如图3、图4所示,王某之前所在学院的相关联络人、对应校区的安全保卫部门负责人、值班执勤的班长等),上述人员收到系统预警信息后,将会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及处理流程,对该个体后续行为进行持续关注、研判。

图3设置相关人员接收预警信息

图4相关处置人员收到预警短信
后期该名人员再次进入校区时,在校区内相关位置活动时,被前端抓拍摄像机捕捉到(图5),再次被预警提醒,值班负责人员及二级单位关联人员保持在岗关注状态。

图5重点人员前端设备抓拍实例
3、处置结果
国创赛前夕,该名人员多次进入校区内,第一时间相关人员收到预警信息,启动接洽处置工作。相关人员主动跟进,积极与灰名单人员进行沟通,关注了解其思想动态,介绍学校及单位的处理进等其关心的问题,劝解其返回并等待学校反馈。同时提醒各校区门岗加强关注,相关人员离开后,顺利处置完成,并报请相关负责人预警解除。整个事件的处置过程,校门通行记录、人员管理平台、联网数据跟踪、联动人员处置等。均在不对个体产生困扰的状态下,平缓处置,避免环境扰动(如阻拦其入校等)对其情绪产生不利影响。
安防系统重点人员布控的工作,有力保障了大赛前夕校园整体的安全稳定,为来自全国各地参赛人员顺利准备和投入比赛,提供良好的校园氛围。
三、分析与启示
重点人员布控是为最大限度确保校园安全稳定运行的机制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妥善处置相关问题是高校各级党委联系广大师生员工的纽带,也是各级部门尤其是领导班子接受群众监督、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渠道。
1、体制机制方面
明确责任主体,强化处置能力。学校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各部门领导是信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制度建设,依法依规处置。在处理复杂疑难信访案件时,更多地采取调解、协商、教育、疏导、救助等办法。重视预警工作,确保稳定大局。学校应坚持“一手抓处理,一手抓预防”,及时掌握各类事件苗头与不安定因素,预防、研判相关问题地发展态势。
2、技术支撑方面
关注校园校门,筑牢通行防线
目前学校各校区均分时段开放若干校门,通行处均设置人行闸机、车辆闸机、人员通行身份核验手持机等。所有的入校身份核验装备均与综合管理平台进行数据同步,如有重点关注人员及车辆通行,管理平台即可发出预警信息。按照系统设置分组工作联系人、保卫处工作负责同志,第一时间即会收到工作提醒。相关人员掌握信息动态,及时研判处置。
活动轨迹追踪,实施精准布控
重点对象布控的原则是按照涉及事件类型、区分敏感时段、关注敏感区域、精准关联对象等要求对其进行“点对点”式布控。从前端校园校门的进出闸机,到视频监控的结构化分析点位,实现重点人员、车辆的精准布控。对需要重点关注的人员、车辆进行黑、灰名单分类分组管理,能够对其进行区域、时间按分组独立设置布控。利用前端人员、车辆通行闸机、手持终端等出入核验设备以及视频监控的结构化身份识别功能及时发现重点关注人员或车辆,并实时在平台端发出预警,同时通过短信平台向预设管理人进行预警信息推送,实现平台声光报警、弹窗提示、信息推送三重动作,确保重点关注对象被纳入精准布控。
联网数据支撑,快速排查锁定
上海交通大学校园全区域实施网络覆盖,个体校内驻留期间,如其通过SJTU连接网络(因涉及校园信访个体大多数为校内人员或曾经为校内人员,无线连接一般设置为默认状态),该个体在校园的任何一个角落,其无线设备(比如手机、平板电脑或其他具有上网功能的设备会自动连接到校园网络),联网数据后台第一时间会显示其所在楼宇或公共空间位置。进而通过快速调阅其就近的前端监控设备,对其行为进行及时关注,联网状态如图6所示。

图6联网数据实例
3、其他重点事件保障工作
失联学生的寻找
目前高校学生情况复杂,时有发生学生无故失联,导致家长、老师等不知所措,大多数情况下,此类学生并无生命安全威胁,只是因为学习、感情等原因短时间内不与外界交流。一般来说,此类学生回归学校之时,通行校门时便会第一事件提醒相关人员。
校内不文明行为的锁定及惩处
此类事件涉及的种类较多,比如尾随女生、不文明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蓄意错拿物品等,大部分涉及校外人员,少量也有涉及校内师生。发生了此类行为证据确凿的,此类人群将会被列入重点名单,出入校园或在相关区域活动时,平台即可发出预警。
四、存在的困难及建议
重点布控人员进入学校,如果其用其冒用他人员的身份证件,则无法及时进行预警识别,即使有些重点区域有抓拍摄像机及视频流的实时分析,此类人员防范意识比较强,给后续跟进带来较大困难,应联动人防机制,弥补技术手段的缺失。加强警校联动,当个别重点员产生过激行为之时,及时联动驻地公安部门妥善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