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描述
2024年11月7日,校园安全工作人员在网络巡查中发现网民“***面包”在抖音平台发布短视频,视频内容为某校园路灯杆上张贴了涉及敏感信息的英文海报,该视频发布位置显示为我校位置且已被数百人点赞转发。
二、事件图片

抖音平台视频

嫌疑人抓拍照
三、事件处置
(一)锁定张贴物位置
由于视频中的环境没有明显建筑物,仅能看到张贴物旁边有学校内河,视频画面中有车辆两个明显特征,校园内河长约3公里,且与视频中环境相似的位置很多,很难精准的判断张贴物位置,只能增派人力对水域沿线路灯杆逐个排查。为了节约排查时间,根据画面中有车辆这个特征,利用“追影”系统对视频画面中的车辆进行解析并查找车辆的校园行驶轨迹与停车点,经过“追影”系统的急速追查,发现与视频中车辆有相同特征且停靠在内河附近的只有1辆车,根据“追影”系统的反馈结果,巡逻队员快速找到张贴物位置并迅速进行清理。
(二)追溯张贴物来源
因张贴位置没有视频监控直接拍摄,只能通过张贴位置周边的监控调查嫌疑人员,为了节约调阅时间,把4名监控调阅人员分4个组,每个组调阅一个时间段的视频监控,最终在30分钟内发现4名可疑人员,4名可疑人员于2024年11月6日18:15左右手持张贴物出现在张贴位置附近并向张贴位置方向走去。因夜间光线不足,视频监控没有拍到清晰的面部特征,无法直接通过“人像大数据”系统进行识别身份信息,只能通过衣着特征利用“追影”系统继续追查,通过追影系统的轨迹追查获取到4名可疑人员在校园内电动车轨迹、步行轨迹等综合轨迹,并且在轨迹追踪的过程中发现了在其它地点张贴了同样的张贴物,根据轨迹终点4人分别进入两栋宿舍楼,通过人脸识别门禁系统的数据,快速确定的4名人员的身份信息,分别为XX学院学生A、学生B、学生C、学生D。
(三)追溯视频发布来源
经过对网民“***面包”抖音平台发布的其他作品浏览,发现有作品出现了作者本人的美颜照片,学校通过“人像大数据”系统对网民“***面包”的美颜照片进行分析识别,快速确定了网民“***面包”身份信息为我校XX学院学生E。
(四)事件处置结果
学校成立事件联合工作组,由宣传部牵头,保卫处、学工处共同参与,联合驻校民警对张贴学生A、学生B、学生C、学生D进行询问,了解4名学生张贴的初衷与想要表达的想法,得知并无特殊目的后对4名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并由学生工作部门密切关注4名学生的后续行为;对学生E进行合理使用网络资源与短视频平台教育引导,并对发现类似事件后如何报告给老师进行指导,学生E对该视频撤回;警方对转发视频进行限流并联合相关部门对视频进行屏蔽处理。
四、分析与启示
(一)事件分析
1.违法宣传物具有隐蔽性
在高校校园中,违规宣传物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校园的正常秩序与师生的权益。尤其是违法宣传物,张贴人常常选择在夜间光线较暗的时候或者某个特定敏感时间段,在某个不易被发现的位置张贴,因此违法宣传物存在时间较长,当被管理人员发现时,因位置特殊或环境特殊,将会很难追溯来源。
2.违法宣传物具有网络传播性
违法宣传物制作者有时会选择在某处张贴后拍照,然后快速撤回违法宣传物,不留物理证据,同时创作文案在互联网平台发布甚至到外网发布,利用互联网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性进行散播,以此达到个人的特殊目的。
3.传统管理手段的局限性
传统的高校违规宣传物管理手段,主要依靠人工巡查和纸质通知,人工巡查效率低下,校园区域众多,巡查人员有限,无法保证实时监控,而且巡查间隔时间长,在这段时间内,违规宣传物可能已经大量出现。覆盖范围也存在明显不足,一些偏僻角落容易被忽视。
(二)工作启示
1.引入技防手段
随着智慧校园建设的推进,利用技防手段治理违规宣传物已成为必然趋势,如今AI图像识别技术已趋于成熟,能够对图像中的内容进行精准分析识别,为破解违规宣传物管理难题提供了技术支撑。系统通过先进的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宣传材料是否违规,管理效率大大提高。
同时,教育部门强调,要用科技手段提升校园管理水平,保障师生安全权益,对校园安全治理提出了更高的政策要求。在此背景下,针对高校违规宣传物的治理,引入技防手段,既符合智慧校园建设的发展方向,又能更好地适应教育部门的政策需求,为校园环境的安全和谐有序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2.智能监控系统的部署与功能
智能监控系统是治理高校违规宣传物的第一道防线,在摄像头部署上需要提前规划,在高清摄像头的布局上首先要考虑全面覆盖重点区域。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宿舍等学生出入人员较多的场所,容易出现违规宣传物,需要重点布控。通过合理设置摄像头的角度和位置,确保这些区域的各个角落都能被摄像头监控到。在学生参加各种校园活动的过程中,也可能有违规宣传物出现,并且活动时间跨度较长,在布置摄像头时需要覆盖时间的昼夜变化。此外,选用具备夜间红外补光的摄像头,即使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也能拍出清晰的画面,保证24小时全天候监控。
在设备选型上,充分考虑校园环境的特殊性,注重防破坏设计,使用耐磨防撞防水的高清摄像头。选材上更加倾向于耐用的材料,在恶劣的户外环境或人为破坏下,仍旧能够保证设备稳定运行,对校园的各个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将画面数据实时传输至后台监控中心,管理人员可随时查看监控画面,及时发现违规宣传物的张贴或发放行为,为后期处理提供便利。
3.图像识别技术的违规物判定逻辑
图像识别是判断违规宣传物的关键,AI算法提取宣传物内容特征十分精确,对文字,可以通过OCR技术,将图像中的文字转换成可编辑的文本信息,提取文字的语义、关键词等判断是否涉及违规内容,如包含非法活动、不良诱导等。对图案,可以提取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与违规图案模板匹配,识别是否存在违规标识或不良图像。
基于这些特征提取构建分类模型,将宣传物分为合规、违规等不同类别,通过大量标注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和优化,提高模型的精准度和泛化能力,但由于宣传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造成误判的情况难以完全避免。为降低误判率,对样本库采取动态更新的办法。随着新出现的违规宣传物不断被发现和标记,及时将这些新样本加入样本库,让算法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违规特征,从而不断优化判定逻辑,提高识别的精准度,确保违规宣传物的判定更加准确可靠。
4.大数据分析平台预警模型搭建
大数据分析平台在违规宣传物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预警作用,通过对历史监控数据的深度挖掘,分析违规宣传物高频出现的时段、地点。比如,经过数据统计发现,每逢开学季、考试周,教学楼周边违规培训广告的出现频率明显增加,而周末晚上,宿舍区域附近违规兼职传单的出现则容易出现,基于这些数据规律,合理设置预警阀值,不排除有个别学生违规兼职的可能。当某一区域在特定时段内出现宣传物的频率接近或超过阈值时,系统自动发出预警信号。
同时,大数据分析平台与校园安保系统联动响应,一旦触发预警推送,将把违规宣传物出现的具体位置、可能的违规类型等信息推送给安保人员,安保人员可在第一时间内到达现场进行处置,从发现到处置实现无缝衔接,遏制违规宣传物的扩散,提升校园管理应急处理能力和整体效率。
5.技术优化与模式创新的方向
为了更好地提升治理效果,技术优化迫在眉睫。AI算法轻量化是重要升级路径之一,AI算法的模型本身随着数据量增加,可能越来越复杂,导致算法识别处理速度慢,通过优化算法结构,减少计算量,在保证识别准确率的前提下,提高算法运行效率,实现违规物更快识别。
除此之外,多模态数据融合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除现有的图像数据外,还可以融合音频、文本等其他数据来源,比如通过音频识别技术对发放违规宣传物时发出的声音进行分析,进而丰富识别维度,提高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构建高校技防经验共享平台,不同高校在治理违规宣传物方面存在各自的经验和成果,通过平台共享各高校的技术方案、管理模式和典型案例,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提升技防水平,推动高校校园治理工作走向新高度。
五、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大规模部署应用难
由于高校校园面积大、建筑物多、可张贴违法宣传物位置范围广,要想达到智能化预警相机全覆盖比较困难。
(二)误判情况难以避免
由于宣传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误判情况难以完全避免,虽然可以通过样本库动态更新措施逐步降低误判情况,但是由于内容复杂多样,更新时间长,误判情况难以避免。
(三)成本及维护资金高
智能化预警相机和大数据分析系统成本普遍较高,高校校园要想全面部署应用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且后续维护成本仍然需要资金持续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