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以“体”促宣·以“验”护安——沉浸式打造新时代高校安全教育模式新常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国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没有高水平安全,高质量发展无从谈起,而没有高水平的教育安全,教育现代化也将是一句空话。因此,新时代的安全教育不能再拘泥于传统的书本知识与课堂教学之中温州医科大学安全保卫部积极探索创新安全教育模式,2023年年底建成安全教育体验馆,以教育为核心,将安全教育融入互动体验项目,借用虚拟现实技术创造对应模拟环境,为师生打造一个集体验、学习、实践于一体的安全教育平台,以体验教育促进安全宣教,以经验学习护航师生安全,在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获批温州市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学校安全教育开启了全新的篇章

一、明确建设目标,在建什么上更精准(事件描述)

随着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校园开放程度的提高,校园内人员密集、活动频繁,各类安全隐患日益复杂多样,如消防安全防诈反诈、交通安全等。传统的安全教育方式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安全讲座、宣传海报等形式为主,形式较为单一,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难以让师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安全知识与技能。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安全保卫部着力打造一个现代化的安全教育体验馆,以提高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为目标,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全方位、多角度体验地震、火灾等应急逃生项目,在沉浸式的体验中增强安全意识,熟练掌握各类安全应急技能,从而有效预防和应对校园安全事故。

二、明确规划布局,在学什么上更科学(事件处置)

(一)选址与布局有巧思

温州医科大学安全教育体验馆设在教学区求知楼一楼,位于学校人流量较大的学生活动中心与操场附近,方便师生前往参观体验。体验馆总面积约120平方米,场馆不大五脏俱全,根据不同的安全主题划分为个功能区域,包括消防安全区、交通安全区、禁毒知识区反诈宣传区、安全之岛(VR体验区),基本上涵盖了高校师生日常应具备的安全知识内容;馆内布局合理,参观动线规划灵活有序,能让师生更加轻松省力有效的完成参观过程,同时段最多可接待近50人的团队参与学习和体验,适合学生队伍以班级为单位参加安全体验。

(二)设备与配置有讲究

消防安全区设在主题馆入口处,规划独立空间,打造逃生场景。通过模拟真实火灾发生时逃生过程,让参观者在场景中学习逃生技巧。在逃生通道的出口处,展厅设置火灾成因试验台及模拟灭火体验,分别模拟大功率电气过载、电气短路火灾场景,及多个着火场景的灭火体验,让师生能够亲身体验火灾发生时的情景,学习正确的逃生方法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技巧

交通安全区设有模拟驾驶体验设备、交通事故案例分析、交通安全互动游戏等,通过VR电动自行车驾驶设备,还原三维路况,并和真实事故案例相结合,让体验者可以身临其境体验交通事故的瞬间,熟悉交通规则,让安全铭记于心。

反诈宣传通过数字反诈、安全知识答题机两台设备,全面覆盖常见的生活诈骗场景,展示各类网络诈骗案例、网络安全防护知识,并设置了网络安全知识问答互动环节,提高师生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应对网络诈骗的能力参观者可以在游戏中学习各项反诈技能。

禁毒知识展台上陈列着各项毒品模型及毒品简介,上方墙面设置多媒体设备,体验者可以在互动中学习禁毒防毒等诸多内容。通过触摸屏查询系统,参观者可以深入了解毒品的危害、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通过这些互动式学习,参观者能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远离毒品,共同营造无毒的社会环境。

安全之岛(VR体验区)是场馆内的最后一个区域,在这里我们放置了一台大型VR设备,这台设备连接超感教室,可在此身临其境地解锁体验学生宿舍防火及逃生、防踩踏、防恐饰袭击等更多安全项目。另设有四张蛋椅,模拟学校火灾、行人安全、地震逃生、大客车逃生等更多安全场景,参观者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和实践应对更多突发事件,学习如何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迅速做出反应。

(三)建设与融合有特点

安全教育体验馆的建设巧妙融合了真实性与互动性,其精髓在于运用先进的VR(虚拟现实)与AR(增强现实)技术手段,通过多样化的模拟操作、问答互动等形式,不仅大幅提升了体验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了师生的学习兴趣,还显著增强了学习效果。体验馆通过精心设计的模拟真实场景,使师生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深刻感受到安全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从而有效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危机应对能力。

三、明确活动设计,在怎么学上更务实(事件处置)

(一)做好常态化培训与讲解。安全保卫部每学期组织专业人员对体验馆全体讲解员进行系统培训,使讲解员队伍熟悉各个体验项目的原理、操作方法和相关安全知识要点。讲解员面向全校师生开放预约讲解服务,根据不同的参观群体和时间安排,制定个性化的讲解方案,确保每位参观者都能深入理解和体验各个安全主题项目。

(二)设计特色化课程与活动。结合体验馆的资源,安全保卫部与学校各学院、学生社团合作,设计开发了一系列安全教育课程和活动。如将安全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体系,组织新生到体验馆进行集中参观体验,并举办安全知识百场大巡讲安排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课程内容包括校园安全规章制度、常见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安全应急处置方法等。同时,开展安全文化月活动,在活动期间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安全主题演讲比赛、安全技能大比拼等活动,吸引广大师生积极参与,通过竞赛和活动的形式进一步加深师生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开展系统化实践与演练。利用体验馆的模拟场景设施,定期组织师生开展各类安全实践演练活动。如消防演练中,师生在模拟火灾场景中实际操作灭火器、消火栓等消防器材进行灭火,按照预定的逃生路线进行疏散撤离,演练结束后,由安全保卫部人员和消防专业人员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和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和师生的应急处置能力。在地震应急演练中,师生在模拟地震平台上感受不同震级的地震晃动,学习在地震发生时如何迅速寻找安全避险位置,如躲在桌子下、墙角等,待震动减弱后有序撤离到安全地带。

四、明确成效经验,在怎么做上更专业(分析与启示)

自安全教育体验馆投入使用以来,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得到了极大提升安全防范意识明显增强。在应急处置能力方面,经过多次实践演练,师生在面对火灾、地震等突发安全事故时的应急反应速度和正确处置率显著提高。

首先,创新教育模式是提升安全教育效果的关键。通过打造沉浸式、互动式的安全教育体验馆,改变了传统安全教育的枯燥乏味,让师生在亲身体验中主动学习安全知识和技能,极大地提高了安全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其次,多部门协同合作是推动安全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在体验馆的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安全保卫部与学校宣传部、学生处、各学院密切合作,在资源整合、课程开发、活动组织等方面形成合力,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第三,持续改进与完善是保持工作活力的源泉。根据师生的反馈意见和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对体验馆的设施设备进行更新升级,优化课程与活动内容,改进培训与讲解方式,使安全教育工作能够与时俱进,适应不断变化的校园安全形势和师生需求。

五、明确问题所在,在可持续上有启发(存在的问题)

第一、存在部分设备老化损坏问题由于体验馆使用频率较高,一些设备如模拟驾驶设备、模拟灭火演示装置等出现了老化损坏现象,影响了体验效果和教学质量。接下来,我们要建立设备定期维护保养制度,安排专人负责设备的日常检查与维护,及时发现并修复老化损坏设备。同时,设立设备更新专项资金,根据技术发展和实际需求,逐步更新升级体验馆的设备设施,确保其性能良好、运行稳定。

第二、存在宣传推广力度有待加强的问题虽然体验馆面向全校师生开放,但仍有部分师生对体验馆的了解和参与度不够,存在宣传推广不到位的情况。后续,我们进一步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利用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对安全教育体验馆进行宣传报道,制作精美的宣传海报和视频,介绍体验馆的特色项目和体验效果,提高师生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同时,积极与其他高校安全保卫部门交流合作,开展校际互访活动,推广本校安全教育体验馆的建设经验和成果。

第三、存在专业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随着体验馆业务的不断拓展,在安全知识培训、设备维护管理、应急演练组织等方面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但目前安全保卫部相关专业人员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工作需求。下一步,我们要不断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一方面通过内部培训和学习交流,提高现有保卫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鼓励他们考取相关安全资格证书;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具有应急管理、教育技术等专业背景的人才,充实到安全教育工作队伍中来,为体验馆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温州医科大学安全保卫部安全教育体验馆将继续秉持创新、实践、发展的理念,不断完善和拓展安全教育工作。在未来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加强与科技企业的合作,引入更多先进的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打造更加逼真、更加智能化的安全体验项目,如模拟校园恐怖袭击场景应对训练、大型活动安全保障虚拟演练等,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师生的多样化安全需求。同时,将安全教育体验馆的建设经验和成果进行总结提炼,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校安全教育模式,为推动高校安全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努力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