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东华大学松江校区一电动车自燃案例分析及警示

一、引言

近年来,高校内电动车的数量呈现出逐年攀升的态势,相关的交通与消防隐患也为校园安全管理带来新的挑战。据国家消防救援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1万起,比2022年增长17.4%。上海作为全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最多的城市之一,目前数量约有1060多万辆,2023年上海发生超过1000起电动自行车火灾,且以年均30%的速度递增。因此,高校校园电动车治理工作迫在眉睫,治理成效关乎平安校园创建。本案例是对东华大学松江校区一电动车自燃案例分析,以期为校园电动车治理工作提供一些警示。

二、案例情况

(一)事件描述

2024年12月3日17时33分,东华大学松江校区安保队员在执行日常巡逻任务时,在校园道路上发现一辆电动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自燃。安保人员迅速采取行动,并上报至校区指挥中心。经过一系列紧急处理,电动车火情被及时扑灭,未造成人员伤亡。

(二)事件处理

17时33分,安保队员发现电动车自燃,立即报告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接报后,迅速呼叫校区巡逻岗和附近岗位安保人员前往现场支援。17时35分,现场安保使用灭火器成功扑灭明火。由于电动车仍持续冒出浓烟,安保人员再次使用灭火器进行二次喷射,确保无复燃风险。确认无复燃风险后,巡逻岗队员将自燃电动车推至南门停车场空旷处,进行隔离处理。经调查核实,此次起火原因为电动车电路故障引发的自燃,电动车的车主为机械学院的学生陆某,该电动车购自校外的 “电摩联盟” 门店,且有两位同院同学一同在此店购买。基于此情况,安保人员迅速行动,当即将另外两辆来自相同购买渠道的电动车转移至南门停车场的空旷区域,并组织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周密细致的安全检查,全力排查可能存在的各类隐患,坚决防止类似安全问题再次发生。

                   


(三)事件后续

车主与购车店就赔偿事宜展开沟通协商,前期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保卫处保卫干部及时介入,在耐心调解下,双方最终成功达成赔偿协议。12 月 4 日 13 时,电动车门店的工作人员将三辆电动车拉出校园,至此,该事件的后续处置工作暂告一段落。保卫处立即安排安保队员对校内电动车进行排查,针对与涉事车辆相同品牌的电动车进行了重点关注和详细记录,对其安全性能进行了更为严格的评估与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并排除可能存在的隐患。

三、校园电动车使用存在的隐患

(一) 消防安全隐患

近年来,由于违规使用导致高校校园电动车火灾事故频发,并呈逐年增长趋势,起火原因主要为电动车本身电气故障、充电不当和自然曝晒等。由于电动车车体大部分为塑料等易燃可燃材料,一旦起火,燃烧速度快,并产生大量有毒气体,极易造成人员伤亡。此外,电动车充电乱象层出不穷,存在宿舍私拉电线充电、多人共用一个插线板充电、在实验室、梯间充电、将电动车电瓶拿进宿舍充电等违规行为,这些行为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二)交通安全隐患

    校园内经常出现学生骑行电动车在人流中来回穿梭,电动车抢行、逆行、超员搭载等现象普遍存在,边玩手机边骑车这样的高危现象也屡见不鲜。许多电动车行驶速度超过了最高设计速度25公里/小时,且电动车在行驶过程中发出的声音极小,步行的同学难以察觉,因此在上下课的高峰时段,极易发生交通事故。校园内由于违规骑行、速度过快等违规行为而引发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轻则擦伤、重则骨折甚至更严重的身体伤害。据统计,松江校区2024年发生的交通事故26起。

(三)停车秩序隐患

    学生公寓楼相对密集,预留公共停车空间有限,导致电动车乱停乱放现象比较普遍,大量电动车横七竖八停放在公寓周边或占用公共道路,更有甚者停放在消防通道上,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消防车、救护车、抢险车等都将无法进入,进而带来严重后果,造成很大安全隐患。电动车乱停乱放,也有碍观瞻,有损文明校园形象。

(四)矛盾纠纷隐患

    校园电动车的使用者主要分为学生、教职工、第三方服务人员,三类群体基本涵盖了校园电动车使用者,其中学生持有电动车数量占比超过80%。学校松江校区学生近17000人,这几年学生持有电动车数量逐年攀升。2021年学生拥有电动车2000余辆,2024年预计已突破6000辆,三年内增长超2倍,而且数量仍在增加。据统计,2024年1月至12月期间,共接到涉及电动车事件56余次,分别是电动车遗失18起、充电器丢失11起、车辆剐蹭8起、争抢充电位引发矛盾纠纷8起,电瓶车损坏11起。处置这些案件,需要问询、调阅监控、调解,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与物力。

四、校园电动车治理措施

(一) 加强宣传

    1、消防安全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消防安全教育,重点宣传防范火灾、规范停放及规范充电等内容,加强因电动车危险停放、充电引发火灾的防范常识宣传和电动车典型火灾案例警示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增强消防安全意识,按要求停放电动车和安全充电。严禁在禁停区域停车,杜绝堵塞消防通道,不‘飞线’充电以及私拉电线充电,不得在楼梯间、宿舍区、实验室等人员密集区域充电,掌握正确的逃生方法,一旦遇到因电动车引起的火灾,避免盲目逃生,杜绝火灾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2、交通安全宣传。加强交通安全教育,通过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广泛宣传国家和学校关于交通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革除电动车骑行陋习,崇尚文明骑行。在校园内骑行电动车时,不超速、不超载、不乱窜、不鸣笛,将电动车有序停放在指定区域,努力维护校园电动车良好通行秩序,携手共建有序、和谐、文明的校园交通环境。

(二)上牌管理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校于12月9日启动了电动自行车校内上牌工作,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成功为5500辆电动自行车完成了上牌工作。后期通过相关管理政策旨在校内车辆都完成上牌。

    1、建立电动车档案库。通过发放校牌,能够建立起完善的电动车管理档案,包括车辆信息、车主信息等。每一辆电动车都被分配了一个唯一的校牌号码,这个号码与电动车档案库中的信息一一对应。

    2、保障校园交通安全。通过电动车校牌管理,学校可以加强对电动车的监管,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如超速、逆行、不按规定路线行驶等。同时,在需要时,学校也可以迅速联系到车主,进行车辆调度或处理其他相关事宜。

    3、提升校园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校牌管理,学校可以更加精准地掌握校园内电动车的数量、分布和使用情况,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校园交通管理政策提供依据。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推进电动车上牌管理工作,确保校内所有电动车都能完成上牌。

(三) 制度保障

    1、制定管理细则。在按照国家标准和相关安全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制定具体的校园电动车管理细则,对学生骑行电动车做好明确规定,对校园电动车用户分类管理。治理电动车乱象要依法依规,对未登记挂牌、超标违规电动车禁止进入校园。对违反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校园安全秩序管理的电动车用户严肃处理。

    2、禁限并举。对电动车行驶速度、停放位置进行检查,对违反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校园安全秩序管理的学生进行纠正、教育、处罚,屡次不改者禁止进入校园或将违规车辆扣留处理。

六、结论

    此次松江校区电动车自燃事件虽然未造成人员伤亡,但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校园安全无小事,必须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通过加强宣传、车辆上牌和制度保障等措施,我们有信心为师生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水平,为师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